翼状胬肉的症状是什么?翼状胬肉怎么治疗?

翼状胬肉的症状是什么?翼状胬肉怎么治疗?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像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常发生在鼻侧的睑裂区。翼状胬肉的确切与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弄清 但流行病学显示 有两个因素与它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是所居住的地区的地理位置 二是暴露于日关及风沙下的时间。

  热带地区的居民以及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均较正常为高 这显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

  另外 遗传也是其发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家族成员中有翼状胬肉病史的人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翼状胬肉。其他尚有许多因素包括局部泪液异常 I型变态反应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都被认为与胬肉的发生有重要联系。

目录

1.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翼状胬肉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翼状胬肉有哪些典型症状
4.翼状胬肉应该如何预防
5.翼状胬肉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翼状胬肉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翼状胬肉的常规方法

1.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翼状胬肉发素仍有许多争议 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因中 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此外风沙 粉尘 干燥等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1 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生活在炎热 日照量大及多尘地区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 从事户外工作者也易患此病。有人通过大鼠实验发现 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引起上皮增生 前弹力层变性及角膜基质中血管形成 表明翼状胬肉的形成与紫外线作用有明显关系 可能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2 遗传因素

  遗传对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遗传是一种低外显率的显性遗传。但看来真正的病变是不遗传的 遗传的只是眼对环境刺激的影响有发生翼状胬肉的倾向性。

  3 免疫因素

  因为在翼状胬肉内发现有浆细胞 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 而被认为与免疫学有关。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的淋巴细胞都是T细胞 这些细胞引起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免疫荧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是IgG和IgE IgG主要在角膜基质内 这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的区域相一致。IgE主要分布于上皮 基质区域。IgE的出现表明Ⅰ型或速发型超敏反应。正常结膜的免疫荧光研究未发现IgG和IgE。若IgE持续存在将导致慢性炎症。这种抗原的刺激可来自像花粉 灰尘颗粒或甚至病毒那样的外源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有时偶然发现IgE 但这一免疫学理论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翼状胬肉中发现T淋巴细胞 IgG和IgE 可以表明体液和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 慢性炎症及增生性疾病

  来自于任何原因的慢性炎症(如发生于角巩膜缘部的局灶性结膜炎等) 都可导致炎症性水肿 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 形成翼状胬肉所特有的纤维血管反应。

  5 其他

  Biedner等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有关。Monselise等指出血管新生亦可促成胬肉的形成。有人认为胬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多有结膜 角膜慢性溃疡基础 认为主要是结膜溃疡。近年来也有人认为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2.翼状胬肉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随着胬肉逐步向角膜中心方向推进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 一旦伸展至瞳孔区 则可严重妨碍视力 大的翼状胬肉可影响眼球的运动 侵犯角膜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 但极少出现角膜感染性炎症 更多的并发症在手术中发生 如感染 结膜上皮植入性囊肿 直肌损伤导致粘连 眼球穿破以及角膜变薄导致散光等 需要加以注意。

3.翼状胬肉有哪些典型症状

  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 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 下面给大家介绍前两类:

  1 初发胬肉

  (1)结膜期胬肉: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 充血水肿 血管扩张 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 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 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 而其临近受上 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图1)。

  (2)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 头部跨越角膜缘 底部扇状 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 在角膜缘前区 为胬肉的颈部。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 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 表面有微细血管。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 为Fuchs小岛。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 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荧光素着色 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图2)。

  2 进展胬肉

  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 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 颈部血管充盈 组织肥厚。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 邻近有散在钙化点 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 深至角膜前弹力层 其上皮隆起 混浊明显。

  由于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 可使角膜的弯曲度发生改变而引起散光。Habsen等检查39眼发现胬肉眼呈现规则散光 散光度可达5D 但多数视力不下降。Lin等测定胬肉眼对比敏感度 发现各个空间频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眩光现象也较正常眼明显增多。

4.翼状胬肉应该如何预防

  翼状胬肉多发生于室外工作者。可能与风沙 烟尘 阳光 紫外线等长期刺激有关。

  翼状胬肉中医称“胬肉攀睛” 俗称“鱼肉”。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 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 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及强烈光线的眩光和反射的户外工作者或喜爱户外活动的人 戴上防紫外线的眼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预防翼状胬肉主要是尽可能避免烟尘 风沙及阳光刺激 注意眼部卫生 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 同时睡眠充足 生活规律 避免大便干燥等全身情况的调整。

5.翼状胬肉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翼状胬肉诊断容易 须予假性胬肉相鉴别。后者可发生在角膜缘任何部位 为球结膜与角膜因炎症或损伤而导致的粘连 故胬肉下可通过探针 而真性胬肉则不能。

  1 Western blot方法

  可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p53蛋白的表达状况。有作者发现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异常表达p53蛋白 部分患者p53蛋白功能失活 提示翼状胬肉可能为一种增生性疾病。

  2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光学显微镜下 翼状胬肉在球结膜和角巩膜缘上皮下呈现出一不同厚度的区域 其间有不定形的 嗜酸性 透明的或颗粒状物质积蓄 类似变性的胶原 夹杂有圈状或破碎的纤维 像一种异常的弹性组织。基质的纤维细胞数量往往增多 似乎是损伤引起的反应。另外 特别在陈旧性病变中可见到有蛋白质样物质 酸性黏多糖和钙化的结石的少量聚集。最初认为 蓄积的基质物质是弹性组织 因为它能被弹性组织的染色剂染色。但是由于组织对非蛋白分解酶 即弹性蛋白酶有抵抗力 所以仍有争论。其上面的上皮可以正常 萎缩或增生。

6.翼状胬肉病人的饮食宜忌

  目前其发素仍有许多争议 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外因中 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此外风沙 粉尘 干燥等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所以预防翼状胬肉就比较关键 调节饮食也很重要。

  1 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眼睛有益 维生素a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长期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消除眼睛的疲劳 每天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如果缺乏维生素a 会导致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 严重时还容易患夜游症。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 鱼肝油 奶类和蛋类 植物性的食物 比如胡萝卜 苋菜 菠菜 韭菜 青椒 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 杏子 柿子等栋身胡萝卜素。

  2 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份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因此 应该在每天的饮食中 注意摄取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比如 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 其中尤其以青椒 黄瓜 菜花 小白菜 鲜枣 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3 丰富的钙粉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 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如豆类 绿叶蔬菜 虾皮含钙量都比较丰富。烧排骨汤 松鱼糖醋排骨等烹调方法可以增加钙的含量。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多给孩子吃一些有益眼睛的食物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 瘦肉 禽肉动物的内脏 鱼虾 奶类 蛋类 豆类等食物富含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 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7.西医治疗翼状胬肉的常规方法

  患者出现翼状胬肉后应尽量避免外来刺激 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 一般治疗

  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为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

  2 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

  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手术切除。对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 可用2000~3000U/ml的博来霉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及体部 每周1次 3~6次为1疗程。为减轻局部反应 可在对侧球结膜下注射0.3ml泼尼松龙 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

  3 冷冻治疗

  用-40℃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 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

  4 手术治疗

  (1)适应证:翼状胬肉为进行性 肥厚且充血 胬肉已侵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2)手术方法: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要求达到3个主要目的:安全地将胬肉切除干净;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避免复发。因此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特别慎重。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翼状胬肉头部转移法 暴露巩膜法 结膜移植术 后来又发展出口腔黏膜移植术及羊膜移植术等。

  5 术后药物治疗

  虽然翼状胬肉在手术方法上曾进行多次的改进 但仍不能避免复发。Castroviejo曾报告复发率为25%~45% 自从采用板层角膜移植后复发率有所降低。一般认为术后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对减低其复发率是有一定效果的。概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噻替哌(thiotepa):这是一种抗癌药物。方法是1∶2000(即15mg噻替哌溶在30ml Ringer’s溶液中)的噻替哌眼液在术后5天开始应用 每3小时1次 连续8周;亦有人提出可以持续使用3~6个月。其作用主要在于抑制术后新生血管新生上皮细胞及新生结缔组织 阻止细胞核的丝状分裂 对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2)丝裂霉素C眼液:这是一种抗增殖性药物 用以防治术后复发。术后滴用0.2mg/ml丝裂霉素滴眼液 3次/d 共7天 或2次/d 共5天 已足够维持低复发率 且较安全。

  (3)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可能与新生血管有关 皮质类固醇可抑制炎症反应与角膜水肿 从而防止血管新生。使用时间可在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后 开始点用0.5%可的松眼液或0.025%地塞米松眼液 4次/d 持续6周。

  6 物理疗法

  (1)β射线照射:术后采用β射线照射对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手术后β射线照射 胬肉复发率可降至3.6%。最常用者90Srβ射线。采用的照射总量为2600R 分为术后第2天 拆线时及术后8~10天3次照射。若总剂量低于0.31C/kg(1200R)易复发。而剂量过高 超过1.29C/kg(5000R)则易发生辐射性白内障 故应予注意。

  (2)激光治疗:用氩激光对准胬肉颈 体部血管进行光凝固 压强200~400mw 时间0.2~1.0s,直径200μm 每次凝固点100~200个 凝毕眼部用0.5%可的松液或0.1%地塞米松液点眼。